來源:聯合財經網

行銷研究室/把粉絲文化變商機

許多人很難理解,為什麼台灣首家蘋果直營店開幕,會有上千粉絲於前一晚就徹夜排隊等候進場?為什麼學者專家的精闢文章沒什麼人看,但有位人氣歌星在她的臉書上輕道晚安,就有數萬個粉絲按讚回應?甚至一家日本拉麵店在台北新開門市,也引來長長的人龍排隊,等候大快朵頤?

今天的網路時代粉絲,力量已經大到可以呼風喚雨;善用粉絲的正面影響力可以幫助企業一飛沖天,但若不慎得罪粉絲,也可能讓企業經營陷入困境。如何了解粉絲文化、吸引粉絲並設法轉換成顧客,運用有效行銷來創造粉絲社群的商機,絕對是現代企業經營者必須學習的關鍵課題。

美國傳播學者柔依.弗瑞德(Zoe Fraade-Blanar)和亞倫.葛雷澤(Aaron Glazer)指出,粉絲可能是著迷一項物品的一群人,可能是一起從事一項共同熱愛活動的群眾,也可以是一群熱情支持者共同參與的一項非商業活動。

粉絲文化的特色包括:經由有趣的社交行為吸引成員參與,要讓成員展現自己,也能維持團體規範;不見得像消費者一樣在乎產品,但絕對在乎產品或社交互動所代表的意義與歸屬感,希望能適當的代表一種身分認同。

另外,粉絲多半喜愛誠實與直率,單純未經包裝與宣傳的溝通,即使有缺點,只要肯認錯,也很容易取得網路鄉民的接納並持續成為粉絲。此外,有些粉絲團體成員會覺得自己與主流文化格格不入,感覺不被外界接受,更需要與其他粉絲同好群聚,與支持自己的大團體一起對抗權威,並且相互取暖。

然而,粉絲文化也有一些盲點,例如常會有講話大聲、表達最強烈觀點的少數意見,被當成眾人意見的多數錯覺現象;以及有時候明知許多著迷的活動(如職業摔角),只是事先編劇好的表演,粉絲們卻寧願繼續「受騙」,依舊投注真實的情感來配合演出。

網路時代,雖然粉絲不見得就是消費者,但若能認識並掌握粉絲行為,很可能就抓住了百年難見的商機。

熱情的粉絲可能大掏腰包購買商品,也可能直接捐款贊助熱中的個人偶像或組織(例如群眾募資)。

因此,企業若想創造粉絲經濟,必須營造有利的粉絲情境,運用網路社群來凝聚並強化支持者的參與熱情與好感;並鼓勵粉絲參與活動,找出能提供粉絲正面情感與身分認同的產品或故事,藉由獎勵與讚美吸引關注和互動,設法將粉絲的熱情轉化成商業收入。

要留意的是,言行一致,真誠對待粉絲很重要。特別是避免因短視近利而赤裸裸的利用粉絲營利,或過度商業化而違反粉絲的價值觀,都是能否掌握粉絲商機而成功獲益的重要關鍵。還有,熱情的粉絲一旦對偶像失望,很可能翻臉;若不慎觸怒粉絲,企業應即時啟動危機處理機制,設法以同理心傾聽粉絲的問題,盡可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。

有人說,網路經濟的本質就是粉絲經濟,有粉絲就有力量,掌握社群網路就能將粉絲變黃金。

(作者是郁傑營創顧問公司的資深顧問)